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8-03-02      作者:党政办公室

学校2018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贯彻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双一流”建设为主线,以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努力做好全局性工作,大力推进改革性工作,着力落实标志性工作,全面完成学校“十三五”中期目标任务,为学校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将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精心制定方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挥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集中培训、支部主题党日、党课团课、专题报告、集体备课、主题教育等载体和理工党员网、“两微一端”等平台的重要作用。加强宣传研究阐释工作,推动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开设选修课程,发挥学校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会等团队和协会的作用,加强党外人士十九大精神学习和“两学一跟”学习教育活动。对标对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各项重大部署,推进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第二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预研编制工作,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与“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具体指标以及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结合起来,按照年度任务、阶段目标狠抓责任落实与考核督办。

(责任领导:信思金、赵经、夏江敬、康灿华、刘祖源,牵头单位:宣传部、党办、组织部、统战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发规政法处,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改革创新,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育人体系。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落实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推进“旗帜领航卓越人生工程”、“党委抓课堂工程”等特色品牌活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落实党委常委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服务联系学院(部)等制度。加强特色育人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学校卓越文化体系。发挥“理工群星”的引领作用和聚集效应。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抓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训,加大对新入职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的国情国史和校情校史教育力度,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支持辅导员参加海内外访学研修和学习培训,加强辅导员业务交流,引导鼓励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担任专职辅导员工作。推进“名师名导班主任计划”,选聘高级职称教师和领导干部担任班主任,落实激励保障和约束机制,择优选拔学生骨干担任副班主任或班主任助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课堂、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思想文化阵地。

(责任领导:信思金、张清杰、赵经、康灿华、刘祖源,牵头单位:学工部团委、研工部、宣传部、教务处、人事处,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三)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发挥“头雁效应”,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做示范、立标杆,把主要精力投入管理工作。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严格遵守议事规则。做好干部换届工作,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依事择人,严明换届纪律。大力储备和启用优秀年轻干部,建立“成长档案”,实施跟踪培养。选优配强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加强党政干部之间、机关与基层干部之间的轮岗交流,继续探索建立干部转岗和退出机制,让一部分干部充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一线,担任专职教学科研人员、组织员、教学督导员、机关作风建设督察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员、校友联络员、辅导员等职务。狠抓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管理监督,把干部履职尽责情况作为述责述廉、基层党建评议考核、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关心爱护干部,加强日常谈心谈话,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帮助干部排忧解难。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检查考核,对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决策不力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

(责任领导:信思金、张清杰、赵经、夏江敬、刘祖源,牵头单位:组织部、党办、纪委监察处、人事处,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四)狠抓基层党建工作

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深化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及三级民主评议工作。实施“对标争先”计划,参与全国高校基层党建“十百千万创建活动”和湖北省高校基层党建“1123示范”创建活动,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新一轮学科评估,开展“对标一流、争先进位”活动,以“师生牵手、共创一流”为主题,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支部共建”特色党建活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指导党支部和师生员工、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制度。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深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责任领导:信思金、赵经,牵头单位:组织部、学工部团委、研工部,配合单位:党办、宣传部、人事处,各二级党组织)

(五)深化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践行“三严三实”贯穿于全部工作生活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程纪实工作,开展二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程纪实试点工作。坚持教育宣廉、节日传廉、活动倡廉、调研促廉,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专题教育、节点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活动,开展对相关单位的廉政提醒教育,开展财务规范性审计调查。加强对权力集中部门和资金、资源密集领域的监督。发挥二级单位的纪委、纪检监察员和派驻纪检组长的作用。加大执纪问责和“一案双查”力度。推进机关作风内涵建设,大兴调研实干之风,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优化考核指标和评价方式,加大对庸政、懒政、怠政的问责力度。

(责任领导:信思金、张清杰、夏江敬,牵头单位:纪委监察处、党办(机关党委),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六)加强服务保障和校园安全稳定

坚持为师生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提升医疗卫生和后勤服务能力,做好困难师生帮扶工作,帮助青年教职工解决生活、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做好离退休工作。开展美丽校园建设,以校史馆、艺术馆、校园景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实施体育课部教师联系服务学院等制度,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加强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创新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全周期、全范围、全方位做好校友工作,建立并及时更新校友数据库,组织开展特色校友活动,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加强校友工作期刊等载体、平台建设。加强行业理事(董事)会建设。严格执行重要时间节点值班带班制度,及时报送安全稳定信息。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园风险防控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国家安全与保密工作,推进安全法制教育,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责任领导:信思金、张清杰、赵经、刘祖源、王乾坤、夏江敬、曾春年,牵头单位:党办(保密办)、校办、人事处、工会、保卫处(部)、后保处、社发处、学工部团委、研工部,配合单位:组织部、离退休党委、财务处、国资处、基建处、图书馆、档案馆、校医院、体育部,各二级党组织)

二、努力做好全局性工作

超前部署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重点做好3项工作。

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按照国家和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工作部署及我校相关学科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国家和省“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对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实施项目动态调整;继续推进学校“双一流”协同创新团队试点改革,按照改革制度设计、改革试点、经验总结与改进、推广等环节稳步推进。

大力推进学科内涵建设。持续推进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15551”人才工程,加大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提升争取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力争在国家科技奖、省级部科技一等奖及人文社科奖等重要奖项上取得新进展;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加强教学成果奖、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案例库建设、学生获奖、学生国际交流、中外合作办学等关键评价指标的建设;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实体型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学院与科研平台协同支撑模式。

开展第四轮教育思想与学科建设大讨论。围绕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开展学校内涵发展大讨论,全校上下形成广泛共识;强化学校以服务为导向、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建设与改革发展思路;形成学校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迎评工作方案、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双一流”建设项目试点改革方案。

(责任领导:康灿华,牵头单位:研究生院,配合单位:财务处、人事处、科发院、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国际处、发规政法处、教科院,承担单位:各学院、研究中心(所))

三、大力推进改革性工作

(一)深化机构调整与人事制度改革

重点推进4项改革。

推进实施新一轮机构优化与编制调整。适应现代大学制度和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要求,科学制定机构优化调整方案,实施大部制改革,并于上半年实施;优化各类人员队伍结构,制定20182020年编制核定方案;严格控制劳动用工人员数量。

推进实施竞争性绩效分配改革。制定并实施新的竞争性绩效分配方案;进一步提高竞争性绩效总量,加大竞争性绩效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进一步加大二级单位竞争性绩效分配自主权;探索建立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体系。

改革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修订完善武汉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支持、考核评价、激励约束、退出机制;推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协议薪酬制”,调整15551人才绩效津贴。

推进博士后培养与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博士后招收、培养、保障、出站考核力度,全面提升博士后质量,充分发挥博士后人才储备库和科技生力军的作用;严把博士后入站质量关,提高海外知名大学和国内高水平大学博士的入站率;加强博士后过程管理和培养力度,分层次提高博士后待遇,进一步增加博士后各类项目的申获率;严控博士后出站条件,建立优秀博士后招收、培养、支持和入职的体制机制。

(责任领导:刘祖源,牵头单位:人事处、体改办,承担单位:各二级单位)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重点推进3项改革。

探索新工科建设。培育引领未来的学科专业,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为试点,深化行业协同、国际协同,培养高层次引领人才;培育新的学科专业增长点,在先进制造、创新设计、智能交通等领域,培育新的试点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生物制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人才;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改造,推进28个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升级至2.0版;推进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发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深化经、管等社科相关专业改革。

继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课程与专业(学科)建设,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设“创新创业与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制定创业管理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及导师遴选标准;完善“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体系;制定创业教育教师考核办法,加强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二期)建设,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园管理新模式,完成5-7个一流水平的创业梦工场建设。

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武汉理工学院 “232”(双校园、三阶段、双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研究生智慧教室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拓展;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继续开展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试点工作,实施在线课程学分认定。

(责任领导:康灿华,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创业学院、学工部团委,配合单位:财务处、基建处、人事处、科发院、网络中心、教服中心、国教学院、科技转化中心、产业集团,承担单位:各学院、研究中心(所))

四、着力落实标志性工作

(一)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重点做好16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继续深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推进先进制造与信息化示范学院建设方案、设计创新示范学院(试点班)建设方案制定;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3项;大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及专利达 600项;建设本科生信息化课程 200门以上;外籍专家授课的国际化课程 20门以上;改革与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来华留学生规模力争达到 1700人;建设高水平学生海外交流基地 2个以上,大学生具有海外交流经历的人数达到400-600人;留学生全英文授课专业达到 9个;争取学校与法国马赛大学合作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比例达到 70%以上;学术硕士研究生在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比例达到 35%以上;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专利等应用成果、职业资格比例达到 35%以上;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8篇,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0-40篇;建设研究生在线课程 20门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达到 42%,面向三大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达到 32%;成功承办全国第十一届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

(责任领导:康灿华、曾春年、赵经,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团委、国际处、国教学院,配合单位:财务处、网络中心、教服中心,承担单位:各学院、研究中心(所))

(二)卓越科技创新工程

重点做好22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力争获国家科技奖2-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5-7项;做好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做好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验收工作;力争实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取得突破;新立千万级项目 3-5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 168项以上,国家社科基金 25项以上;实现到校科研经费 9亿元;争取年专利申请量突破 2000件;争取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规模超过4.5亿元;共建校外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10个以上;完成专利转化120项以上;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资产)5000万元以上;专利转化率达到 10-20%,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达到 8亿元;争取藏文化数字传播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立项;推进汽车零部件技术、港口物流技术与装备国家级科研基地的培育和申报;新建高水平跨学科研究中心 2-3个;重点为 2-3家学校控股(参股)科技企业上市创造条件;新增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13-17项;组织召开高端国际学术会议 12-16次;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与 1-2所国际知名大学新建合作关系;邀请海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合作科研 45人次以上,邀请海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 750人次以上;校办产业力争完成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以上,实现利润1亿元以上;根据学校与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环理工大创新经济圈”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环理工大创新经济圈”建设。

(责任领导:陈文、曾春年、王乾坤,牵头单位:科发院、科技转化中心、国际处、产业集团、校办,承担单位:各学院、研究中心(所))

(三)卓越队伍建设工程

重点做好8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进一步推进实施“15551”人才工程,新增战略科学家 1-2名、学科首席教授 10人、产学研合作特聘教授12人、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教学创新团队及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10-20人、青年拔尖人才 15人;在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领军人才达到 60人;新增青年教学名师 40名;面向全球招聘教授 10以上、引进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后)60以上;选派 60-70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40名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举办武汉理工大学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加大高水平青年人才引进和申报力度,实现“四青”人才稳步增长;修订《武汉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实施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支持、考核评价、激励约束、退出机制; 完成师德信用体系和教职工师德档案建设,严格执行并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

(责任领导:刘祖源、康灿华、陈文,牵头单位:人事处、教务处、科发院,配合单位:财务处、国际处、国资处、工会,承担单位:各学院、研究中心(所))

(四)大学治理工程

重点做好7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继续深化学校3个层面18项改革,完成年度改革任务;协同推进“综合改革、内控体系、清单制度、机构优化、信息化平台”五位一体建设;完成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期检查评估;继续推进清单制度,配合做好机构和职能优化工作;推进与地方政府合作,重点协调与湖北武汉、广东、山东、河南、海南等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召开第三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充分发挥两级教代会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党外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责任领导:王乾坤、刘祖源、夏江敬,牵头单位:校办、网络中心、发规政法处、财务处、人事处、工会、统战部、离退休处,配合单位:党办、科技转化中心、社发处,承担单位:各二级单位)

(五)财经保障与审计监督

重点做好14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建立开源增收协同保障机制,力争学校收入增长 5-10%;提高基本收入,力争增长5%左右;扩大专项收入,力争增长5-10%;增加教学收入(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办学与培训),力争增长10%左右;拓展科技收入(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力争增长10-15%;强化合作共建(校园合作建设),力争引资6亿元;加大社会捐赠,力争捐赠收入2500万元;加快校办企业发展,建立校办企业回馈学校发展机制;建立节支节流协同工作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合理控制人员增长(含合同制),加强基建全过程成本控制,优化后勤物业岗位科学设置与成本计量方法;加强财务管理,推进预算体制改革和支出分类改革,建立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开展基建(维修)工程工程量清单及预算审核,加快大型基建(维修)工程过程审计和基建(维修)工程结算审计;探索高效、优质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结算审计任务的新模式。

(责任领导:王乾坤、曾春年、陈文、刘祖源、夏江敬,牵头单位:财务处、科发院、社发处、人事处、基建处、后保处、科技转化中心、审计处、后勤集团、产业集团、国教学院、网络学院、职教学院,配合单位:相关二级单位)

(六)信息化支撑

重点做好11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统筹规划推进十三五信息化“1+3”实施方案;加强信息平台、支撑系统、业务应用等标准规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智慧校园支撑平台建设,持续数据治理,按照智慧校园平台优化各业务应用系统;探索推进智慧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加快校园网络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宣传;推进教学资源中心建设与系统开发,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互联网+校务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加快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协调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提供技术平台支撑,改造或完善相关部门信息系统,不断消除信息孤岛;升级学校OA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全面加强网站安全管理,对网络资产进行全面清理

(责任领导:王乾坤、康灿华,牵头单位:网络中心、校办、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团委、财务处,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七)校园建设与综合保障

重点做好14项工作,完成年度任务指标。启动马房山校区研究生公寓楼、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5-17号楼、材料复合新技术实验大楼、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8-20号楼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及专家评审工作;做好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2-14号楼和硅酸盐建筑材料实验大楼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南湖工科实验楼一期、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0号楼(一期、二期)及11号楼、余家头校区学生宿舍、数字天象馆;加快推进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实验大楼建设;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二期)、南湖校区学生食堂(二期)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南湖校区北院孵化楼(二期)项目引资工作;加强资产核实、验收与处置,建立两级资产管理与使用绩效评价机制,按照公车改革方案处置车辆资产;推进土地与房屋修缮项目资产建账工作,完善资产管理系统平台;加强公房分级分类管理与监督,继续推行二级单位公房优化配置、有偿使用与网格化管理;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优化全校公共基础设施维修快速响应和服务保障机制;做好2018年教育部国拨维修项目;继续加强图书、档案工作,进一步提高图书、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益;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领导:刘祖源、王乾坤、曾春年、康灿华,牵头单位:基建处、社发处、国资处、后保处、余区管委会、图书馆、档案馆、教服中心、测试中心、教科院,配合单位:相关二级单位)

五、认真办好惠民实事

重点做好7项惠民实事。加快推进教职工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完善对离退休老同志的“助餐、助购、助洁、助急”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为离退休教职工服务的模式;启动余区后勤综合服务中心暨老年生活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建立师生网上“一站式”服务平台;完成校园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加固;探索家属区纳入城市旧城改造。

(责任领导:刘祖源、夏江敬、王乾坤,牵头单位:余区管委会、后保处、离退休处、校办、网络中心、工会、发规政法处,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附件下载


招生电话: 027-87859017 027-87858399(本科生) 027-87651413(研究生)
地址:武汉市珞狮路122号 联系电话:87251442
Email:xxgk@whut.edu.cn

  • 武汉理工大学新浪微博
  • 武汉理工大学腾讯微博
  • 武汉理工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