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信息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武汉理工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02-27      作者:党政办公室

 

学校 2020 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教育部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打赢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提升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努力做好全局性工作,大力推进改革性工作,着力落实标志性工作,圆满收官“十三五”,科学规划“十四五”,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交出学校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份完美答卷。

一、全面打赢学校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一)继续巩固学校疫情防控成果

建立健全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坚持应急处置与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确保后续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持续加强校园封闭管理,严格执行进出人员身份查验、体温检测、信息登记,禁止校外无关人员进入校园。落实落细“四类人员”信息排查,确保“四类人员”应收早收。选优配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队伍,确保下沉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复工后防控工作人手充足。持续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继续加强校内学生园区和公共场所的管控。

(责任领导:王乾坤、刘祖源、赵经、王发洲、王世杰;牵头单位:党政办、余区管委会、组织部、学工部、离退休处、研究生院、国际处、保卫处、后保处、国教学院、后勤集团、医院;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二)切实加强复工返校准备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统筹做好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文件精神和湖北省武汉市防控要求,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返校工作总体方案。召开全校疫情防控与复工返校工作布置会,储备开学后所需的疫情防控物资,开展相关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专题培训,加强校区园区人员进出管控,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制定校内人员密集场所管理工作方案,设置校内独立的隔离区、联系对口收治医院。校属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落实教职工返岗复工和学生返校相关措施,确保教职工安全有序复工,确保我校学生在教育部和湖北省确定高校开学时间后平安顺利返校。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工作。全力做好重点基建项目复工工作,努力争取学生公寓按期交付。

(责任领导:王乾坤、刘祖源、陈文、赵经、王发洲、刘春江、王世杰、吴超仲;牵头单位:党政办、余区管委会、宣传部、学工部、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处、财务处、国资处、保卫处、基建处、后保处、社会合作处、科技转化中心、网络中心、业集团、后勤集团、医院;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三)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

全面总结学校应对疫情形成的经验、及时反思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不足,积极依托安全应急学院等有关教学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结合本次疫情防控实战和学校其他安全稳定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大安全工作格局,落实平安校园“七防工程”建设要求,着力构建学校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维护校园和谐安定。

(责任领导:王乾坤、王世杰;牵头单位:党政办、余区管委会、学工部、离退休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处、国资处、保卫处、国教学院、医院;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四)努力做好疫情影响下的学生毕业就业工作

学校成立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和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院成立院长和书记任双组长的学生毕业就业工作组,院长和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联系学院的校领导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院,加强对学院毕业就业工作的指导;建立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处级干部联系学院制度,及时沟通、解决问题。

全力做好本科生毕业工作。优化本科生毕业流程,制定2020年毕业生重修学费减免、学分冲抵确认办法,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线上提交、远程答辩工作方案,简化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相关手续,调整审核流程,实施线上审核。完成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调整、开题报告工作;督导落实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在68日、622日、763个时间节点,集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理安排毕业生优先返校;针对毕业生专门安排补、缓考;对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的往届生进行多方联动、跟踪帮扶。

全力做好研究生毕业工作。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审核、答辩;利用网络优化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复制比检测、学术成果审核、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等环节;对受疫情影响、必须返校完成论文的,在第一批返校复学方案中予以安排。增加研究生学位评定频次,学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在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安排3次会议;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在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安排3次会议。

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调动三大行业和校友资源,提高岗位供给,有效解决部分专业学生“无业可就”问题;加强校院联动、家校协同、分类指导,合理引导学生就业预期,有效解决部分学生“有业不就”问题;强化教育指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高求职竞争力,一人一策,台账管理,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畅通线上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管理与服务,为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创造便利条件;建立“三联动双挂钩”机制,即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实行学院专业招生计划与就业情况挂钩,研究生导师招生数量与所带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

(责任领导:王发洲、刘祖源、王世杰;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社会合作处;配合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五)从政治高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完成新增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定点扶贫任务,完成新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县对口支援任务,继续做好保康县后坪镇九池村精准帮扶,继续做好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教育帮扶工作,继续做好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三峡移民工作、对口支援和教育帮扶工作,继续做好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三峡移民工作、对口支援和红渔坪村产业扶贫工作。

(责任领导:王乾坤、赵经、刘春江、王发洲、王世杰;牵头单位: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社会合作处、继续教育学院、后勤集团;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二、大力提升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加快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水平

1.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决逐条销号完成主题教育发现问题的整改任务,扎实开展“回头看”。结合“回头看”,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有计划的系统学、有深度的思考学、有效果的普遍学。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全体师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增强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责任领导:赵经、刘春江;牵头单位: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2.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学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级组织体系。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师生结对·支部共建”特色党建活动提质增效,传承运用好学校党委常委联系二级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教工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等特色党建做法。持续推进“对标争先”计划,深入开展党建“双创”工作,努力争创“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加强二级党组织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学科研单位党组织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情况的指导检查,确保二级党组织严格做到“五个到位”,确保基层党支部普遍做到“七个有力”。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组织生活和政治生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责任领导:赵经;牵头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3.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选任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加强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做好中层干部届内中期调整工作。坚持从日常工作表现、师生口碑和干事创业实绩中了解、考察、识别干部,坚持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实际表现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坚持重视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和使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构建干部能上能下、人岗相适的选用机制。着力从中层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升、考核激励、担当作为等方面,建立健全干部素质培养体系、知事识人体系、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的有关工作,执行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责任领导:赵经;牵头单位:组织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二)深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

1.层层传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对全面从严治党年度工作和重大专项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夯实保密主体责任,严防失泄密事件发生。加强对各二级党组织落实《关于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二十条措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推动“一线规则”从制度要求向行动自觉转化,持续改进机关作风,落实《武汉理工大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程纪实工作,继续开展二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程纪实试点工作,切实压实二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责任领导:王乾坤、夏江敬、赵经、刘春江;牵头单位: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监察处;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2.上下联动,确保巡视巡察效果

依据教育部党组巡视组反馈意见,全面部署巡视整改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第四批巡察,结合巡视整改,扎实做好前三批校内巡察的“后半篇文章”。坚持上下联动,压实校院两级整改主体责任,同步推进巡视巡察发现的学校层面共性问题和二级单位个性问题的整改。结合书记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主题教育整改任务,一体化加强各项整改落实工作。加强经常性督促检查,把巡视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学校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内容。

(责任领导:夏江敬、王乾坤、赵经;牵头单位:巡察办、党政办、组织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3.多措并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强化“以案说纪、以案说法(规)、以案说德、以案说责”警示教育。强化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作用,完善党委全面监督、纪检部门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的党内监督协同机制。一体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强化政治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权力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做好信访举报工作,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师生身边的“微腐败”和侵害师生利益的不正之风;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强化追责问责,提高党内问责工作的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

(责任领导:夏江敬、王乾坤、陈文、赵经、王世杰;牵头单位:纪委监察处、党政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巡察办、学工部、研工部、教师工作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三)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1.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结合疫情防控突显的制度优势、汇聚的中国力量、涌现的先进典型,落实好教育部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精心制作集中展现全国上下、武汉人民和我校师生“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的宣传教育片,筑牢师生爱党报国、奋进担当的思想根基。把广泛深入持久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切实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日常。

(责任领导:刘春江、陈文、王世杰;牵头单位: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教师工作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2.把培育新时代高尚师德作为党委工程抓实抓好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强基计划”。继续优化师德考核评估机制,完善师德失范行为惩处和师德失范预警机制,对师德失范行为坚决执行零容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教师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教师的作用,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师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与教师自我成长结合起来,与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党委抓课堂工程”“创先争优”“中国梦·劳动美”“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着力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责任领导:陈文、刘春江;牵头单位:教师工作部、宣传部、工会;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3.完善新时代领航下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认真执行《武汉理工大学“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意见》,一体化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注重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重点推动课程育人。深入贯彻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化党委常委联系思政课骨干教师和思政课骨干教师联系服务学院,以及校领导与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讲授思政课等特色工作举措,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加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凝练学校在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育人方面的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以“新时代旗帜领航卓越人生工程”项目为依托,系统总结党委抓课堂工程等学校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举措,深化思政领航、管理护航、服务助航、名师导航等工程,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责任领导:刘春江、刘祖源、王发洲、王世杰;牵头单位:宣传部、学工部、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单位:各二级党组织)

三、努力做好全局性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六个结合”。把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学校“十四五”、第二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制订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学校“五位一体”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第五轮学科评估迎评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学校依法治校相结合,把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学校应急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相结合。出台《武汉理工大学关于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更好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大力加强师生法治教育,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责任领导:王乾坤、陈文、赵经、刘春江,牵头单位:党政办、法治办、发改办、组织部、人事处、宣传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二)制订学校“十四五”暨第二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集中智慧编制学校两个规划。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下设10个编制小组;完成“十四五”规划暨第二个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编制纲要;征求全校师生、校友、高等教育专家、规划专家、三大行业专家等对两个规划的咨询意见;完成“十四五”规划审议文本。

(责任领导:陈文,牵头单位:发改办,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三)高水平完成“双一流”验收和第五轮学科评估

全力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加强学科评估的组织领导;确定学校学科评估目标、学科参评方案和资源调配原则;形成高水平学科评估材料。加强对学科评估工作检查落实,参评学科单位每两周进行一次总结,研究生院每月向校长办公会汇报评估工作进展。

全面完成2020年“双一流”学校整体和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系统总结第一期“双一流”建设工作和建设成效,高质量完成第一期“双一流”验收;精心谋划学校第二期“双一流”建设方案。

(责任领导:刘祖源,牵头单位:研究生院,配合单位:党政办、学工部、教务处、科发院、人事处、财务处,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四、大力推进改革性工作

(一)大力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改革

重点完成4项任务。

构建大教务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制定《大教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实施方案》,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下半年实施。

加快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和“OBE理念、基于项目的工程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四个能力”;深化教育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内容改革,打造教育教学信息化2.0版;加快国家一流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选课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实践、虚拟五类金课建设;全面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规划建设一流水平的综合工程实训实践基地,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科交叉和创新创业的融合;加快国家一流专业的工程认证,三年实现全覆盖;继续做好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培育和申报。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和新工科专业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与资源配置;面向未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和新工科专业建设;深化学部协同,探索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强产教融合,深化行业引领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重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梦工场建设,完善“项目-团队-企业”多层次的大学生创业培育与扶持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创客空间-梦工场-创业园-产业园”四级链接运行机制,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责任领导:王发洲、吴超仲,牵头单位:教务处、创业学院,配合单位:学工部、团委、研究生院、科发院、人事处、财务处、督导办、科技转化中心、产业集团、网络中心,承担单位:各二级单位)

(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重点完成6项任务。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选拔办法;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体制机制,建立校地合作研究院(科教园区)与当地企业紧密合作机制,建立当地企业开发项目支撑研究生论文选题机制,建立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协同培养的“双导师”培养机制,建立研究生院(学院)、研究院、企业“三位一体”的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责任领导:刘祖源,牵头单位:研究生院,配合单位:党政办、科发院、人事处、财务处、科技转化中心,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三)深化人才、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改革

重点完成8项任务。

人才引进评价标准改革。完成全球引进博士(后)学术标准改革、全球引进教授学术标准改革,努力克服“五唯”顽瘴痼疾。

教师学术晋级评价标准改革。完成职称评聘、特评特聘评价标准改革、职称晋级评价标准改革。

教师聘期考核与评价机制改革。强化各级教授/研究员聘期重点任务、标志性成果量化考核,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做出突出贡献教授/研究员的免考核制度。

高等教育管理系列评价机制改革。改变高等教育管理系列研究员“申请制”为“提名制”,学校建立提名委员会;改变由“论文导向为主”向“实际贡献与科学管理水平为主”转变的评价标准;探索建立高等教育管理系列三级研究员制度。

职员制的评价机制改革。探索建立五级及以上职员提名推荐制度;探索建立职员晋级和职称晋升的分流制度。

教师科研奖励制度改革。取消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SCI论文/影响因子奖励;取消专利授权的奖励,加大对专利成果转化的奖励;奖励在业界公认的国际顶级或重要科技期刊等发表的原创性论文;奖励国家、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含人文社科)、重大国际学术成果;奖励重大纵向、横向科技项目等。

完成学生学术成果的奖励制度改革。

完成学生学位授予标准改革。

(责任领导:陈文、吴超仲、刘祖源,牵头单位:人事处、科发院、科技转化中心、研究生院,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四)深化横向科研供给侧改革

重点完成3项任务。

深化学校知识产权供给侧改革。成立学校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发起设立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基金,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评价及奖励制度,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基地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建设9个重大校地合作平台和8个重点校地合作平台;完善校外研究院管理制度,制定校外研究院激励政策,出台校外研究院高质量发展制度文件;重点建设50个高水平校企合作平台。

强化服务国家需求的科技成果转化举措。强力推进建设100个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小分队;形成50个高价值专利包并加快转化;建设建材建工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汽车机电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交通船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3个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立专利运营转化的开放共享机制,加快面向三大行业的高价值专利包转化落地。

(责任领导:吴超仲,牵头单位:科技转化中心,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五、着力落实标志性工作

(一)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重点完成16项工作。继续深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加快先进制造与信息化试点学院建设,完善设计创新试点学院建设方案;大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竞赛奖项及专利 600项;建设本科生信息化课程 200门;外籍专家授课的国际化课程 20门;全力宣贯和实施留学生教育改革方案,来华留学生规模力争达到 3000人;留学生全英文授课专业 10-15个;教授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比例 不低于90%;加快推进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发展;博士研究生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比例达到 80%以上;学术硕士研究生在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比例达到 40%以上;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得专利等应用成果、职业资格比例达到 40%以上;建设研究生在线课程 22门;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人数比例达到 50%,面向三大行业就业的人数比例达到 40%;立项资助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0项;出台梦工场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新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 3个,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500个。

(责任领导:王发洲、刘祖源、王世杰,牵头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学工部、团委、国际处、国教学院、创业学院,配合单位:财务处、网络中心,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二)卓越科技创新工程

重点完成16项工作。力争获国家科技奖 2-5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 14项;新立千万级项目 3-5项,获批国家自科基金 200项,国家社科基金 30项;实现到校科研经费 12.5亿元(纵向7亿元,横向5.5亿元);争取获批绿色智能江海直达船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争取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培育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争取年专利申请量突破 2000件,发明专利授权 600件;共建校外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 20个以上;完成专利转化 120项以上;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收入(资产) 5000万元以上;专利转化率达到 15-20%,技术市场交易合同额达到 10亿元;新增高水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16项;组织召开高端国际学术会议 11次;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与 1-2所国际知名大学新建合作关系;邀请海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合作科研 45人次以上,邀请海外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 750人次以上;推进校属企业体制改革,提升校办企业质量,校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 7%

(责任领导:吴超仲、王发洲,牵头单位:科发院、科技转化中心、国际处、产业集团,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三)卓越队伍建设工程

重点完成7项工作。进一步推进实施“15551”人才工程,新增战略科学家 1-2名、新增学科首席教授 10人、新增产学研合作特聘教授 12人、新增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教学创新团队及精品课程教学名师 10-20人、新增青年拔尖人才 15人;新增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领军人才 6-10人;新增青年教学名师 40名;面向全球招聘教授的比例达到20%、引进海外知名大学博士(后)60人;选派 60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进修、40名青年教师赴企业锻炼;完善学校海外人才招聘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校内人才制度体系,搭建人才信息库;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强基计划”,大力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责任领导:陈文、王发洲、吴超仲,牵头单位:人事处、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科技转化中心,配合单位:财务处、国际处、国资处,承担单位:各教学科研单位)

(四)大学治理工程

重点完成3项工作。研究制订学校“十四五”暨第二个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提出学校未来30年战略发展思路;协同推进“综合改革、内控体系、清单制度、机构优化、信息化平台”五位一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内控体系,深化清单制度建设,提升大学治理能力;推进与地方政府重点合作,建立与地方政府合作规范机制,强化推进“环理工大创新经济圈”建设。

(责任领导:王乾坤、陈文,牵头单位: 党政办、发改办、社会合作处,承担单位:各二级单位)

(五)大学文化工程

重点完成7项任务。强化文化育人,加强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学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全育人”;落实《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一学院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以校史馆、艺术馆、校园景观等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魅力校园指南》;完成校园标识标牌制作安装工作。

(责任领导:刘春江、陈文、王世杰、刘祖源、王发洲,牵头单位:宣传部、发改办、学工部、研工部、工会、团委、后保处、体育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六)财经保障与审计监督

重点做好16项工作。建立开源增收协同保障机制,力争学校收入增长 5-10%,达到45亿元;提高基本支出收入(含教学收入),力争同比增长5-10%;扩大专项收入,力争同比增长5%以上;拓展科技收入(科技项目、成果转化),力争增长20%;强化合作共建(校园合作建设),力争引资10亿元以上;加大社会捐赠,力争捐赠收入4000万元;落实校办企业改革,建立成本核算与回馈学校机制;建立节支节流协同工作机制,优化人员结构(强化存量人员使用),合理控制人员增长(含合同制);强化基建工程全过程成本控制与维修工程成本分担机制;优化后勤物业岗位科学设置与成本计算(含水电),加强医药费管理;推进预算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进支出分类改革,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资产清理,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公有住房管理,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对照教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清单,探索在重点领域开展风险点排查与建立风险清单,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绩效审计;做好工程审计工作,建立预算审核、施工阶段审计和结算审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审计结果延续运用;加强审计整改的督促检查。

(责任领导:王乾坤、刘祖源、陈文、王发洲、王世杰、吴超仲,牵头单位: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科发院、人事处、国资处、基建处、后保处、社会合作处、科技转化中心、测试中心、医院、后勤集团、产业集团、国教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配合单位:相关二级单位)

(七)信息化支撑

重点做好10项工作。完善学校信息化制度标准体系,构建信息化可持续服务学校发展能力;探索数据中心安全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学校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预研未来五到十年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图;升级网络教学平台、站群平台,提升网络教学信息化保障能力和安全性;探索网络基础设施多环节协同工作机制;推进新一期一卡通系统建设,加强“校银合作”;探索基于5G的信息化服务,丰富信息化服务途径;推进“网上办事大厅”服务事项建设和新OA系统二期建设;推进面向学院的统一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重点研究、建设一批与师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化项目。

(责任领导:刘春江,牵头单位:网信办、网络中心,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八)校园建设与综合保障

重点做好6项工作。做好交通协同创新基地向教育部申请备案工作;做好硅酸盐建筑材料实验大楼、先进材料制造装备改建、南湖工科综合实训中心一期(土木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5-17号楼、余家头学生宿舍改扩建项目一期相关报建工作;加快推进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0号楼一期、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0号楼二期、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1号楼、余家头校区学生宿舍、南湖工科综合实验楼一期、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21314号楼、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孵化楼(二期)、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孵化楼(三期)建设;完成数字天象馆、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0号楼一期、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0号楼二期、南湖校区学生公寓11号楼、余家头校区学生宿舍建设;做好2019年教育部国拨维修项目;继续加强图书、档案工作,进一步提高图书、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益;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服务中心、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教学督导与质量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建设,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领导:刘祖源、赵经、王乾坤,牵头单位:基建处、后保处、余区管委会、社会合作处、督导办、图书馆、档案馆、教服中心、测试中心,配合单位:相关二级单位)

六、认真办好惠民实事和重要活动

重点做好7项惠民实事。加快推进学校家属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加快历史遗留房改房房屋产权证换发不动产证办理工作;加快完成全校雨污分流项目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规划建设西院体育场及停车场改建工程;优化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美育教学条件;进一步加强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规划推进校医院门诊大楼工程,健全高水平卫生健康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责任领导:刘祖源、赵经、陈文、王乾坤、王发洲、王世杰,牵头单位:后保处、余区管委会、基建处、发改办、社会合作处、党政办、教务处、医院,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认真办好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系列活动。以学校合并组建20周年为契机全面促进三大行业、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与学校合作,不断推动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取得新进展,全面总结学校合并组建20年来的奋斗业绩和办学经验,进一步增强师生凝聚力,增进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感情,促进社会尤其是三大行业与学校的合作,深入推进落实“五个一批”工作。

(责任领导:王乾坤、夏江敬、刘祖源、陈文、赵经、王发洲、刘春江、王世杰、吴超仲,牵头单位:党政办、发改办、余区管委会、社会合作处、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财务处、国资处、保卫处、审计处、基建处、后保处、档案馆、后勤集团,配合单位:各二级单位)

 

 

 

 

 

 

附件下载


招生电话: 027-87859017 027-87858399(本科生) 027-87651413(研究生)
地址:武汉市珞狮路122号 联系电话:87251442
Email:xxgk@whut.edu.cn

  • 武汉理工大学新浪微博
  • 武汉理工大学腾讯微博
  • 武汉理工大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