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及质量信息 > 专业情况 > 专业设置情况、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2007年教育部专家组对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考察意见

发布时间:2007-10-25      作者:教务处

  

  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专家组一行15人于2007年10月20日至25日对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6天的实地考察。

  专家组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及相关文件,认真审阅了武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和支撑材料;听取了周祖德校长的工作汇报;考察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汽车学院实验中心、交通学院船池、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轮机模拟器实验室、动力拆装实验室、轮机综合机舱、航运学院航海模拟器实验室、物流工程学院自动化立体仓库、大学生素质教育展览、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作品展、图书馆航海分馆、南湖新校区教学主楼、学生宿舍、西院恬园学生食堂、余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鉴湖运动场等;走访了所有承担本科教学的21个学院(部),以及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教务处、科学技术处、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团委、教学督导办公室、网络中心、教材中心、图书馆等16个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分别召开了校领导、离退休老领导、部门负责人、新办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及老教师、教学管理及实验教学人员、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等11个专题座谈会。专家组随机听课44门次,抽调36门课程的1562份学生试卷;调阅学生毕业设计(论文)841份、实习报告35份;调阅多媒体课件28份、教学大纲31份、教学日历31份;调阅新专业论证报告15份;分别对112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应用、计算机、素描、电子实验的基本技能测试。

  在此基础上,专家组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如下考察意见:

  一、总体印象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2000年合校以来,学校统一了办学指导思想,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整合了原三校资源、调整了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以培养“三强”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艰苦奋斗,求是创新,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本科教学、政策导向保证本科教学、经费投入倾斜本科教学、科学研究支撑本科教学、职能部门服务本科教学、媒体舆论宣传本科教学的浓厚育人氛围,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实施“211工程”、素质教育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新校园建设工程,学校拓宽了学科设置,完善了办学功能,增强了综合实力,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教学成果。

  近几年来,学校紧紧抓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一历史机遇,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长效的自评估工作体系,加大建设和改革力度,全面、扎实、深入地开展评建工作。全校师生员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使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评建工作成效显著。

  二、主要成绩

  1、学校定位准确,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时代要求。学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大机遇,确立了到2020年左右,学校初步建成“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把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服务行业与面向社会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质量标准与强化教育质量控制,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2、学校以“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引进、共享”为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对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的投入,启动了三项“人才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实现了“三大提升”,呈现出“四大转变”,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保证了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教师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3、学校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模块、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切实保障了实践教学质量。

  4、学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本科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建设,教学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教学实验室、公共服务体系和校园环境等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新校园建设初具规模,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学校拥有一支素质高、服务好、高效精干的教学管理队伍,教学规章制度健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积极开展教学管理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教学成果。学校制定了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校内督导和自评估相结合、多元协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长效机制,有效地实施了“全员性、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控制,促进了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优良教风与学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大学生各类竞赛中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学生学习风气浓厚,教师爱岗敬业,形成了“厚德博学、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并完善了“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生源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三、特色项目

  武汉理工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弘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源于行业、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始终加强与社会和行业的共建合作、产学研结合,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学校坚持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努力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人才,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等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社会的高度赞誉,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四、希望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拔尖人才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在保持和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为建设研究型大学奠定基础。

  希望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继续关心和支持武汉理工大学的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教育部赴武汉理工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

                                        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下载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