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新华网专访】张清杰:新时代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发布时间:2018-01-18      作者:学校信息公开办公室

  张清杰接受新华网独家专访(新华网张益民 摄)

  新华网武汉1月12日电(连迅)“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科技工作者要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更多创新成果,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在接受新华网独家专访时表示。

  “所谓热电材料,就是直接把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张清杰介绍说,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国外科学家就发现一种材料具有温差发电效应。直到上世纪末期,我国在热电材料领域的研究水平还处在世界舞台边缘。近20年来,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探索攻关,目前我国热电材料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现在国际上公认在热电材料领域,中国是一支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最近五年当中我国举办了两次热电材料大会,全球领域内最有影响的科学家都来参加了。”

  张清杰说,热电材料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在废热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他介绍在我国每年的能源消耗中有40%都变成了废热,这是一个巨大的能源浪费,“热电材料可以在这方面大显身手”。在太阳光中红外光占整个太阳能量的42%,这一部分能量也可以靠热电材料来发电利用。“目前武汉理工大学已经和地方车企展开合作,探索对汽车发动机和尾气排放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

  科学探索遇到困难在所难免,张清杰和他的研究团队在热电材料研究中同样遇到无数困难。他说科学研究就是一个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没有一个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不会遇到困难。“今天我们遇到的困难和五六十年代的科学家前辈遇到的困难相比都不值一提。前辈们那种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对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科技工作者做研究、出成果,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生产力。”张清杰认为,要想做好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上有一些原创性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其次要建立一种良好的转化机制,提高转化效率。最后还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技术推广和应用提供空间。

  武汉理工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3年初武汉理工大学出台详细规定,调动全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2017年8月武汉理工大学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体制机制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校内管理资源分散、协调部门众多等问题。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017年11,在武汉市举行的科技成果转化武汉理工大学专场活动中,现场签约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项目46个,金额达81.76亿元。武汉理工大学还向社会发布150项可转化项目,供广大企业对接。

  2017年11月28日,张清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院士的称号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是国家对整个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和褒奖,是一个集体的荣誉。”张清杰说,每一个院士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科研团队的默默奉献,离不开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当选院士后科技工作者责任更大了,我们要以更好的学术道德来引领学术发展,要以更好的行为规范来培养学术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清杰说,党中央提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这对科技工作者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科技工作者要有新作为,大学也要有新作为。”武汉理工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建材工业、汽车工业、交通工业等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的重任,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多出科技成果,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作为个人,时不我待,我也会加倍努力,争取多出科研新成果。”

  

  张清杰参加毕业典礼(姚洪 摄)

  

  张清杰给本科生授课(王盛才 摄)

SSI ļʱ